热门城市
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: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
企帮帮 8053 2018-07-06
人社部表示,取消资格集中认证之后,将与公安、民政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,实现信息共享,进行信息比对。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参保人员,将提供上门服务。而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,各地不得要求其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;而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渠道,使服务对象就地即可完成认证。
优化服务流程给老人带来哪些新便利?让数据多跑路、让百姓少跑腿,便利化服务如何深入推进?7月5日《央视财经评论》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和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做客演播室,一起来进行深度解析。
技术改变理念 社保认证“谁找谁?”
杨燕绥:技术进步改变了多部门的工作方式
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:传统的管理模式,是要找政府,会集中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去办事情。十九大报告讲,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,因为有互联网,把人和人、部门和部门的距离缩短了,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工作模式。
技术改变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模式,互联网把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缩短了。
胡颖廉:相关部门多走心 数据才能多跑路
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:实际上,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业内叫做生存证明,就是我证明我还活着。生存证明无外乎两种方式,第一证明我还活着,第二证明我已经不在了。殡葬部门能够把它的数据传递给人社部,人去世了要消户,公安机关能够把数据和人社部门做一个对接,不用去证明到底他是不是在,只要了解到哪些人已经不在了,最后效果也是一样的。
可能有人会说这里面可能有偏差,其实可以通过走访等方式来进行弥补,还有别的大数据。比如,还用公交卡吗?如果还用公交卡是不是还说明这个人在?你是不是去医院进行医保消费了?只有相关部门真正的走心了,人民才能少跑腿,数据多跑。
如何帮老年人跨越“数字鸿沟”?
杨燕绥:把数字化服务嵌入养老服务
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:老年人怎么去迎接数字化时代,包括一些义工,他们教老年人学手机还有各种嵌入服务,把它变成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内容。
但是,有另外一个问题,用互联网+的方式,怎么样把各种服务加在一起。有一种路径是按照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号,个人所有服务后台都是合并同类项的整合起来,这是一个比较彻底的互联网+。
今年6月份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个文件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政务服务,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,政务事项在今年年底之前,在网上的可办率不低于80%,市县级不低于50%。
胡颖廉:深化数字化服务要算大账
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:难度是有的,但这个硬指标一定要完成,这里面一定要算一笔总账。政府即便在这里面会有投入,有一些地方会有人力资本支出,对整个社会的效益,企业的服务整体上是有提升的。换句话说,对于整体社会的进步是有益的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我们国家是否能考虑把互联网+政务服务做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。
互联网+政务服务 未来空间有多大?
胡颖廉:互联网+政务服务 未来空间很大
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:我们的意识要转变,因为在我们国家,互联网+政务服务,未来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。
第一,我们国家网民人数众多普及度高、认知度高、认可度高,别的国家不一定在这个方面能和我们比拟。第二,尤其重要的是,现在所收集基数本身已经很大,过去我们国家做统计一般入户的调查,得来数据是静态的死数据,可能过了一年才使用,甚至过了几年,数据会过时。现在,这个技术基于互联网,收集的是行为轨迹的数据,这种行为轨迹的数据时间长了就能预测人的行为模式,这种预测对于我们精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有非常精准的空间。
杨燕绥:互联网社会城市就是家 服务要跟人走
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:互联网时代,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家,所以无论是政府的公共服务,还是商业服务都是围着人转,像在家庭一样。下班回家,你是主人,茶水送上来,饭送到老人身边,奶瓶送给小孩。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,你作为这个城市的常住居民,各式各样的服务,包括公共服务包括商业服务都会送到身边。